English

国有企业:眼睛向内练硬功

1998-03-11 来源:光明日报  我有话说

国有企业如何通过深化内部改革、挖潜、改造求得滚动发展?邯钢的经验在来自国有企业的代表、委员中产生强烈共鸣。邯钢是1958年建厂的老企业,同现在的一些困难企业一样,也曾存在着设备陈旧、工艺装备不配套、历史包袱沉重、人员过剩、产品结构单一等问题。但他们没有等、靠、要,而是大胆改革创新,完全依靠企业内部积累实现迅速增长,在短短几年内,国有净资产由1990年的5.8亿元增长到1997年的58亿元,同时向国家上缴利税30亿元。代表们畅谈了学习邯钢的经验。

产品生产必须围着市场转

本报北京3月10日讯(记者朱伟光)市场,是企业的衣食父母。没有了市场,企业就断了生路;占有了市场,企业就能走上富裕路。市场不接受,卖不出去的产品,再名牌再优质也不能上马。这是邯钢给我们的最大启示。河北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李宝元代表谈起邯钢经验,由衷地说了上面一番话。

李宝元代表说,过去我们以产定销,邯钢的经验使我们的观念大变:从等市场到找市场、抢市场,从试图改变市场到主动适应市场。市场需要什么,我们就上什么。过去,我们的职工就是围着保定转,撵都撵不出去,现在,连春节都不在家过,出去找项目,找工程。为了让市场承认,我们打名牌战略,建一项工程,树一座丰碑。从市级奖到省部级奖,一直到国家级的“鲁班”奖,五年的时间,我们拿了40多项。

回顾企业历史,对李宝元代表来说,是一件难以启齿的事。河北建筑集团的前身是河北省第一建筑公司。在计划经济体制下,该公司40年的产值才1.2亿元。而近5年,河北建筑集团产值增长5倍,利润从1992年的400多万元增长到1997年的2569万元,今年产值预计9亿元。

技术改造要实用第一效益第一

本报北京3月10日讯(记者张传亚)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总经理李长顺代表结合企业发展情况,认为邯钢在进行技术改造时,坚持实用第一、效益第一的原则,不贪大求洋,量力而行的经验具有普遍意义。

济钢是特大国有企业,近年来以市场确立成本并制定具体的成本考核办法,工资与效益捆在一起,严格执行成本管理。去年靠内部挖潜降低消耗,成本硬碰硬地降低了7500万元,实现利税3.4亿元,利润1.75亿元。李长顺说,我们从实际出发,加快企业技术改造,没有搞外延扩张,而是走内涵挖潜的路子。我们原有的250立方米高炉,通过大修改造,体积扩大到350立方米,投入不多,生产能力大大提高。原有炼钢小方坯设计能力为拉坯速度2.8米/分,生产能力受到限制。我们没有淘汰旧设备,也没引进国外新技术,而是进行技术改造,仅投入800万元,便使拉坯速度提高到3.8-4.0米/分,年产量由原来35-40万吨,提高到现在的60万吨,如果引进一套新设备就需要耗资几千万元。

实用技术改造,解放了生产能力,解决了资金不足的问题,提高了装备水平,扩大了生产规模,增加了经济效益。1983年底技改初期,济钢钢产量32万吨,铁产量43万吨,钢材18万吨,销售收入2.43亿元;1997年底,钢产量236.5万吨,铁产量249.8万吨,上品坯材220万吨,销售收入52.04亿元。

有限的资金要用在刀刃上

本报北京3月10日讯(记者刘昆)当前不少国有企业举步艰难,邯钢却走出了一条成功的发展之路。我们在联系企业实际向邯钢学习中,有一条很深刻的体会是,要优先把有限的资金用到技术创新和科学管理上———桂林三金药业集团公司董事长邹节明代表如是说。

企业的产品要在市场竞争中处于良好状态,需要牵住质量标准这个“牛鼻子”,质量标准的提高又依赖于先进的生产工艺、技术装备。这些最需要资金的不断注入。我们每年把销售收入的2%作为新产品开发基金,同时,根据需要从企业税后留利当中,提出一块作为生产发展基金。几年来已投入6000多万元进行技术改造。在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的同时,不断引进新的生产工艺,抓好产品的二次开发,促使其更新换代。如我们70年代开发出拳头产品之一桂林三金片后,先后进行了6次大的技术改进,从而保持了20多年畅销不衰。这些年,我们的效益越来越好,却不舍得把钱花在办公楼装修上面,而是用于企业发展的技术投资。如今,公司所属的中药研究所,设备、人员素质方面在国内中药企业里都是上乘的,我们还建立了先进的微机中心以加强生产管理。

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

本报北京3月10日讯(记者周晓曲)“让职工成为企业的主人翁,发挥他们的积极性、创造性,企业才能得到发展。这是邯钢带给我们的启示。去年我厂利税创历史最高水平,就是全体职工团结一致,精诚合作的结果。”黄山金马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潘金根代表对记者说。

潘金根代表说,我们紧紧依靠职工办企业,提出了“上为国家作贡献,下为职工谋福利”的要求。为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,我们创造了一个“思想上宽松,工作上紧张,关系上和谐,制度上严格,环境上优美,生活上舒适”的环境。我们还建立完善了班组约束机制,实行人人有责,个个有岗;提出了精诚合作、荣辱与共、事业第一的目标;建立了超产激励机制;做到奖罚分明。我们始终认为,工作态度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,而产品的质量就是企业的生命。这些使我们的职工有了强烈忧患意识和责任感。通过狠抓管理,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,充分发挥他们聪明才智,企业连年发展。现在我们正满怀信心为实现产值15亿元,利税1.8亿元,创汇800万美元而奋斗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